close

試著想像,在一間開放的教室裡,一群孩子正在用畫筆記錄做飯糰的過程。有的孩子在桌上作畫,有的孩子趴在地上用蠟筆畫下各種食材,兩隻腳還翹得好高前後踢動。相機記錄下來的就是這樣的畫面,去除聲音的紀錄,沒有親臨現場的人看了照片,一定覺得這真是一個好玩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事實上,這天早上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老師在教室中間請小朋友依序,一個一個來用米杯舀米、倒水洗米,重點是,每一個孩子都要照到相,其他人在位置上看被老師叫到前面的小朋友動作。接著備料的過程,一樣是一次幾個小孩來台前用刀比劃一下,照個相,表示有切到蔬果。接著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就在教室因為主教老師的工序紊雜而顯得忙亂的時候,這位主教老師坐到電腦前,開始製作學習單。端詳了一下,我才看懂,原來老師是在做馬上要用的學習單,至於是什麼學習單,在這個時候,忙著指導孩子第一次在教室用刀的我,仍沒有頭緒也沒有時間搞懂。

學習單印出之後,主教老師請我和另一位老師接手負責孩子剛上手的切丁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要拿出蠟筆,老師說:「我們要來畫飯糰的”設計圖”。」

如果記錄過程的不是相機,而是錄音筆,那麼,聽到的會是下面這樣的對話:

「每個人都要畫紅色的紅蘿蔔、綠色的小黃瓜、黑色的海苔,還要畫鮪魚罐頭(這個東西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在教室裡耶!)

「紅蘿蔔是紅色的,誰叫你畫這個顏色!

「你的海苔沒有畫,回去畫。」

「小黃瓜怎麼會是這個形狀的呢?你去看看xxx的怎麼畫!

「每個人都要畫,不可以不想畫。誰再說不會畫,就來罰站!

從開學至今三個月時間,常常在教室中,眼見毫無頭緒、臨場備課的教學;思緒與工序紊亂的教室,使得教師為了安頓學習秩序,常常脫口而出類似的話語。每次都聽到我的眉頭緊皺,心臟快要停掉了。

更有趣的是,主教老師會在事後拿著幼兒完成的學習單,特地把我叫到身旁說: Tin-Tin,我告訴你,這對你考試很重要!這在新課綱裡面,就叫作幼兒的產出,是非常珍貴的學習成果。」我笑著答是,心裡面那個對自己的專業過度驕傲的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說服自己用謙虛的態度從這堆針對”珍貴的產出”裡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

這是一間位於首都、曾經拿過教學卓越獎的國小附幼,主教老師很喜歡拿自己三十年的年資以及過去在台北市著名實驗幼兒園的教學資歷來與我分享她的教學理念。說真的,還沒有開學前,我很有興趣聽這位老師的教學想法,也很嚮往跟在老師旁邊多做多學。不過開學之後,當孩子們回到了教室,學習歷程開始發展,我真是越看越不懂、越看越不對勁。

身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明白要推行開放教育並不容易,尤其是在三十個四五歲孩子同時進行活動的教室中,從開放的心態進而必須具備的同理、耐心和包容,那都是教師需要時時提點自己的。然而,這個前提是,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不足,願意坦承自己需要更加開放的態度,以及更積極充足的教學前準備。當老師一心認為自己是開放的、教學是不需準備就可以靠經驗隨機應變的,那麼這樣的教學,就很難再有前進的可能。

身為小花的媽媽,我很難想像,要是有一天我們一起作畫,當她糾正我: 「老師說紅蘿蔔只能畫紅色的!」我會是什麼樣錯愕的反應,又該做些什麼來修補小花被壓扁的創意想像?

包覆在開放表象下的傳統教育思維,其實遠比真正的傳統教育還要退步,對孩子的傷害還要深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tin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