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我們圍坐桌前吃早餐,
小花剛喝完奶對稀飯沒興趣,在旁邊畫畫。
小花阿公我爸爸興致一來,擺下碗筷拿起蠟筆,畫畫畫,畫出了鬍鬚小花開始喵喵叫,
最後加上蝴蝶結,小花說:踢踢、踢踢!(Kitty!)
我邊吃稀飯邊想,爸爸從以前我們小時候,就喜歡跟我們做這些好玩的事情。
國小的時候,幾次寒暑假爸爸都要我們每天抄一課課文,
為了怕我們不認真,他準備了一跟抓耙子(抓背不求人)當作家法,還一副威嚴地在上頭寫著"我 要 吃 肉",
頓時讓我們對那根本來看起來有幾分嚇人的假棍子,蔑視了起來。
雖然後來爸爸撿查抄書成果的第一個周末, 我跟姊姊都被狠狠地打了三下,
不過那根肉食性棍子終其一生也就只吃過那麼一餐肉,我們從此再也沒被爸爸打過。
家裡養的第一隻寵物,德國杜賓菲力,
他是一隻又胖又老實的狗,某個姑丈曾經笑著說:什麼人養什麼狗,
爸爸耿耿於懷,我當時以為那是一種稱讚。
後來飛力生病死了,爸爸用布袋扛著菲力,帶著我們三個小孩到後山埋葬它,
我們帶著鏟子,挖了一個大洞讓菲力好好睡,
在那麼悲傷的時候, 爸爸居然要我們三個排排隊,繞著菲力的墓走三圈跟它說再見。
記憶已經模糊,但每次回想這個畫面,都會想,爸爸是在整我們嗎?還是單純太愛菲力而要給他一個瞻仰遺容的儀式?
是爸爸的童心一路帶給我們好玩的童年,
他的期望隱含在未言的關切裡,只用最單純的心思和我們孩子們相處,
是爸爸的童心,
教會我們懂得用小孩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從晴晴、耘耘,到小花,
我在這些孩子上又重新看到爸爸眼睛閃閃的光芒,
關於那些他對三個女兒始終說不出的期待和失落, 當又再次與孩子相處時,
他可以依然單純地用他好奇、好玩、喜歡塗塗抹抹、樂於創造的童心,
帶領這幾個孩子認識人生中無窮的趣味,
也再一次提醒已經長大的我,
過去的時光,爸爸是如何推疊出我如今的人生價值與生活興味。
在爸爸的童心陪伴下,
我們是多麼幸福地度過成長歲月。